劳动法如何规定“法定节假日”

法律援助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劳动者休息时间是受法律保护的。 法定的年节假日是由国家法律、法规统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也是劳动者休息时间的一种。更多关于劳动法如何规定“法定节假日”的法律知识,跟着法律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一、劳动法如何规定“法定节假日”
    法定节假日(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我国包括3类:
    1、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2023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如下:
    元旦: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放假调休,共3天。
    春节:1月21日至27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28日(星期六)、1月29日(星期日)上班。
    清明节:4月5日放假,共1天。
    劳动节:4月29日至5月3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3日(星期日)、5月6日(星期六)上班。
    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3天。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中秋节、国庆节: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共8天。10月7日(星期六)、10月8日(星期日)上班。
    2、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安排工作的应发3倍工资。
    3、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
    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二、法定节假日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根据2013年《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44号)
    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条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第四条 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第五条 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
    第六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同时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如您有其他法律相关问题,可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与法律网在线律师1v1沟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