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立案流程是什么?

法律援助

    民事案件立案流程:1、起诉,当事人把起诉书上交法庭;2、法庭对起诉书进行裁定。如果受理的话会通知原告缴纳受理费,如果不予受理会退回。3、法庭在开庭前三天通知双方开庭的具体时间等信息;4、开庭审判,能接受调解的就在法庭签署调解协议,不同意的法院会当庭宣判的,下发判决书。关于民事案件立案流程是什么?问题的,法律网小编整理以下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民事案件立案流程是什么
    1、起诉,应当以书面起诉为原则,口头起诉为例外。在工程实践中,基本都是采用书面起诉方式。《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2、受理与立案《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收到起诉状,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二、审判的流程
    一审程序:
    原告起诉;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二审程序: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法院受理审理程序大体与一审一样,不同处主要在审查范围和内容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以上就是民事案件的立案流程。遇到对审判结果不满意的,可以在限定的期限内重新上诉。如果还对二审结果不满意。那么就只能向检察机关申请抗诉或者向更高的一级法院上诉。
    【温馨提示】这是根据当前问题的经验总结,不同地区的法院在审判尺度上有细微差别,办理案件一定要选择专业的律师,点击快速咨询,与律师一对一沟通法律诉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网倾情推荐增值服务
    
    线下律所价:99元/份
    
     限时折扣价9.9
     查看详情
    
    刑事案件代理合同
    
    专业律师起草,内容直接套用;签字即具法律效力, 合同陷阱提前预防
    
    法律网 - 30亿人次的信赖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