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介绍


     目录:
    
     1.债券市场主要功能
    
     2.债券市场的分类
    
     3.债券市场的发展
    
     4.债券市场的不足之处
    
     债券市场主要功能
    
     纵观世界各个成熟的金融市场,无不有一个发达的债券市场。债券市场在社会经济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几项重要功能:
    
     (1)融资功能。债券中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具有使资金从资金剩余者流向资金需求者,为资金不足者筹集资金的功能。我国政府和企业先后发行多批债券,为弥补国家财政赤字和国家的许多重点建设项目筹集了大量资金。在“八五”期间,我国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共筹资820亿元,重点支持了三峡工程、上海浦东新区建设、京九铁路、沪宁高速公路、吉林化工、北京地铁、北京西客站等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重点建设项目以及 城市公用设施建设。
    
     (2)资金流动导向功能。效益好的企业发行的债券通常较受投资者欢迎,因而发行时预期年化利率低,筹资成本小;相反,效益差的企业发行的债券风险相对较大,受投资者欢迎的程度较低,筹资成本较大。因此,通过债券市场,资金得以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3)宏观调控功能。一国中央银行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部门,主要依靠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和预期年化利率等政策工具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其中,公开市场业务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在证券市场上买卖闰债等有价证券,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经济过热、需要减少货币供应时,中央银行卖出债券、收回金融机构或公众持有的一部分货币从而抑制经济的过热运行;当经济萧条、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中央 银行便买入债券。增加货币的投放。会员制期货交易所是一种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主要靠收取交易手续费维持交易设施以及员工等方面的开支,费用节余只能用于与交易直接有关的开支,不得进行其他投资或利润分配。期货交易所的宗旨就是为期货交易提供设施和服务、不拥有任何商品,不买卖期货合约,也不参与期货价格形成。
    
      
    
     目录:
    
     1.债券市场主要功能
    
     2.债券市场的分类
    
     3.债券市场的发展
    
     4.债券市场的不足之处
    
     债券市场的分类
    
     债券市场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债券市场可分为不同的类别。最常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根据债券的运行过程和市场的基本功能,可将债券市场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中场。
    
     债券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是发行单位初次出售新债券的市场。债券发行市场的作用是将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工商企业等为筹集资金向社会发行的债券,分散发行到投资者手中。
    
     债券流通市场,又称二级市场,指已发行债券买卖转让的市场。债券一经认购,即确立了一定期限的债权债务关系,但通过债券流通市场,投资者可以转让债权。把债券变现。
    
     债券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相辅相成,是互相依存的整体。发行市场是整个债券市场的源头,是债券流通中场的前提和基础。
    
     发达的流通市场是发行市场的重要支撑,流通市场的发达是发行市场扩大的必要条件。
    
     (2)根据市场组织形式,债券流通市场义可进一步分为场内交易中场和场外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是专门进行证券买卖的场所,如我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证券交易所内买卖债券所形成的市场,就是场内交易市场,这种市场组织形式是债券流通市场的较为规范的形式,交易所作为债券交易的组织者,本身不参加债券的买卖和价格的决定。只是为债券买卖双方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并进行监管。
    
     场外交易中场是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证券交易的中场。柜台市场为场外交易市场的主体。许多证券经营机构都设有专门的证券柜台,通过柜台进行债券买卖。在柜台交易中场中,证券经营机构既是交易的组织者,又是交易的参与者,此外,场外交易中场还包括银行问交易市场,以及一些机构投资者通过电话,电脑等通讯手段形成的市场等。我国债券流通市场由三部分组成,即沪深证券交易所市场、银行间交易市场和证券经营机构柜台交易市场。
    
     (3)根据债券发行地点的不同,债券市场可以划分为国内债券市场和国际债券中场。国内债券中场的发行者和发行地点同属、个国家,而国际债券市场的发行者和发行地点不属于同一个国家。
    
      
    
     目录:
    
     1.债券市场主要功能
    
     2.债券市场的分类
    
     3.债券市场的发展
    
     4.债券市场的不足之处
    
     债券市场的发展
    
     在过去几年间,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速度较快,非金融企业债券的发行额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例由06 年的5.4%上升到12 年的14.3%。尽管如此,债券市场仍然在企业融资上占比较低。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比,债券融资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债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的重心全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因此银行在该市场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导致其他金融机构不具备竞争力,这样的结 果是银行利益得到保护,但问题是当银行从该市场发展中得到收入的同时,这个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参与者格局也决定了银行风险无法分散,作为债券最主要的持有人者,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预期年化利率风险并没有通过债券市场有所下降。更重要的是,商业银行主导的债券市场至今没有一笔债券违约,基本没有信用风险,整个市场处在一个畸形被保护的环境下,这样 发展的市场导致实际风险在利差上没有得到足够体现,投资风险被人为的消除。银行一面发行,一面购买,一面在出现可能的信用风险时用贷款支持解 除风险,这样的市场事实上就是一个贷款市场。银行凭借自身的垄断地位,清除了个人投资者和很多企业直接投入债市的机会,一方面赚取投资差价,另一方面也就自然的承担了所有的风险。
    
     展望未来,期望中国的债券市场能从银行间债券市场主导发展为交易所市场的发展,事实上只要监管统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同时挂牌交易所市场,同时改变债券市场刚性兑付的传统,将债券市场建立成为一个市场化、多元参与的资本市场,银行在传统的贷款、资产管理业务、债券交易业务等方面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具体而言,一是贷款的竞争,特别是中长期贷款,这样贷款预期年化利率将面临下限。另一方面,如果交易所市场大力发展,则银行差价和理财业务将受到更大的冲击,这样整体上银行的竞争力受到影响。但从风险的角度而言,系统性金融风险则有所降低。同时其信用风险才有可能真正的被转移。
    
      
    
     目录:
    
     1.债券市场主要功能
    
     2.债券市场的分类
    
     3.债券市场的发展
    
     4.债券市场的不足之处
    
     债券市场的不足之处
    
     2013年以来监管层加大了对债券市场违规行为的查处,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市场也因监管政策不确定性
    
     债券市场
    
     而有明显调整。如今“稽查风暴”告一段落,市场逐步回暖,冷静下来思考,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其实与经济改革一样,也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这次所谓“稽查风暴”倒是给了国内债券市场一次反思和进一步完善的机遇。
    
     国内债券市场快速发展也就是近十年的事情,2001年债券净供给只有不到4000亿元,2012年已经超过3.9万亿。信用债更是可以说从无到有,2001年只有五只企业债发行,当年企业债净融资48亿元,如今仅3月份信用债净供给就接近4000亿元。债券市场如此快速的发展,银行间市场功不可没。此次舆论焦点也恰恰在银行间市场。事实上,银行间市场的设计经过缜密思考,且充分借鉴了国外经验并考虑了中国的现实状况。
    
     首先,银行间债券市场定位为合格投资者,即主要为具备理性定价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内控机制完善的金融机构。其次,交易以场外交易为主,银行间债券市场以机构为主,单笔成交量大,询价交易制度成本低,效率高。还有,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不遗余力推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改善,积极推行做市商制度和同业经纪制度。
    
     作为发展中的债券市场,限于客观条件,的确有很多不足之处,为部分机构或个人提供了利益输送的空间。这其中主要包括:
    
     一是一级市场发行市场化程度不足,对发行人而言,债券市场融资成本总体低于银行贷款,因此能够实现融资是其第一关心的问题,对发行预期年化利率并不十分敏感。而承销商有动力提高发行预期年化利率,以帮助其在分销过程中赚取差价。也就是说,由于一级市场发行预期年化利率偏高(主要在牛市),一、二级市场存无风险套利空间(一级半市场)。
    
     二是丙类账户的风险管理约束不足。丙类账户是拓宽市场广度的重要创新,极大的提升了市场的流动性。但丙类账户由甲类机构代理结算,而甲类机构没有动力对丙类账户实施监管,丙类账户从开户到结算基本都在监管的视野之外进行。隐蔽性为利益输送提供了通道。
    
     三是二级市场价格发现机制还不完善。做市商询价制度尚不成熟,银行间市场大部分成交仍以一对一询价完成,透明度低,成交价格完全可以脱离现券的实际价值。交易机制太过灵活,可以见券付款和见款付券,也可以券款对付,加大了交易风险,给投机套利提供了方便。
    
     一个成熟的债券市场必须有深度(存量大),广度(开放性,多元的投资者结构),高效率(快速交易)和高安全性等特征。但单纯追求广度和高效率可能会丧失安全性,而保持绝对的安全又会令市场形同虚设,止步不前。这个平衡的把握考验监管层的智慧。预计未来,一级市场发行将愈加市场化,交易的灵活性可能收紧,丙类账户交易透明度将提升。
    
     信用债簿记建档发行效率高,企业债未来也将主要采取薄记建档方式发行。但当前预期年化利率决定博弈中,仍采用承销商报价估值机制,发行人等其他利益相关方话语权不够。未来的改革中,新债发行预期年化利率参考第三方编制的不同信用等级预期年化利率曲线的权重将上升。
    
     丙类账户的安排可能会有大的变动。关键逻辑是要把丙类账户交易纳入监管视野之内,一方面也需要赋予其更多的权利。只是,与此同时,还需增加其内控建设,交易透明等义务。另一方面,还应将其交易纳入代理结构内控体系,比如丙类账户的买卖只能与代理机构自营部门进行;或者丙类账户只能通过做市商交易。
    
     此外,二级市场交易机制将统一使用国际通用的券款对付方式。见券付款和见款付券模式虽然可能促成一些风险不对称的交易,但交易的风险太大。
    
     监管对机构投资者内控体系建设将加强。债券市场制度建设只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市场上每只券都有独立第三方估值,部分机构也有自己的内部估值体系。防范利益输送机构应当建立异常交易内控体系,并由监管机构验收。
    
     相比国外成熟的债券市场体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毫无疑问,不能因噎废食,而应正视问题,去腐生肌,促进、维护债券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