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账户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平衡得失!
心理账户缘于人的记忆,人们会将高峰低谷的体验记在心理,形成人生的经验。心理账户是人们心理的一个账本,是将成本和收入记在心理的行为,有人为调高预期收入延迟计提损失的倾向,是人们得失的心理架构。
心理账户的主要原理是资产=本金+浮动最高盈利-实际亏损,实际的心理账户可能更简单,我猜应该是这样的:得——失。
而实际亏损和本金以及总投入都可以计入沉没成本,甚至账面未了结的浮盈也算在里面,也就是将资产峰值计入成本,他的主要起因是人们懒惰,将成本简化为算总账,又体现出人的记仇和报复的心理;其次是为了心理舒适,提前计提了利润;最后是拒绝承认错误、害怕损失,不肯计提亏损。它主要表现人的以下几种心理:
- 懒惰与否认
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公式是会计记账法则,实质还是人们简化事实的一种方式,而不懂这个法则的,或者这个法则运用不到的地方,需要另外一种更简便的方式,就是心理账户,简化成只剩下得与失!在这个标尺之下,人们会将所有事物的最终成果分类,不是得就是失,当然有中间环节,现在可能分辨不出来,但放在未来还是可以的,叫提前划分预期得失。
因为害怕失去的痛苦,而对失去的否认,从而平衡得与失,拒绝承认错误可能是人类前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 报复与幻想
人类会记忆恐怕是区别于其他物种最大的特征了吧,动物也会记,电脑也会记,但都是被动的本能的机械式的记,而人类不光记得住,还会回忆整个过程,也就是说人类的经验是可以积累传承叠加的,也就是现在世界的人们可以利用有记录以来的先人们的所有的经验。
人的记忆通常最容易记住的是两个极端,高峰与低谷的体验,危险与安全的经验,得到与失去的事物,而记账就是有关得与失的记录,源于人的报复心理,失去的总有一天要夺回来还要连本带利加倍地得到,加杠杆博扳本的就是这么一种心理。体现在心理账户上就是把过去的投入和现在的付出加在一起作为总成本,来衡量决策的后果。如果对失去记账是与报复有关,那么对得到的记录则是一种幻想,将尚未了解的盈利都算作了沉没成本——失,为了有朝一日的报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