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怎么选择呢?选择基金经理要考虑什么?
基金公司的一季报大戏已然落幕,结果又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几家欢喜几家忧。对于基金经理,排名关系着其声名和奖金;对于投资者,排名第一还是第二,意味着自己购买的基金挣到的是多还是少。正因如此,基金排名总是能够吸引无数投资者的关注。
据天相数据统计,一季度利润总额排名第一的是华夏基金,共实现利润66.73亿元。易方达、嘉实、汇添富和景顺长城分别是第二到第五,一季度分别盈利52.99亿元、34.08亿元、32.06亿元、29.90亿元。
但根据投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来看,今年一季度,华商基金、景顺长城、泰达宏利位于赚钱榜前三位,每1亿元的资产分别为投资者赚得986.81万元、735.98万元、734.79万元。
显然,两种排名之间的差别巨大。对于投资者而言,后一种排名更具有参考价值,因为第一种排名容易受到基金总资产规模的影响。譬如,1000块钱在5%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上可获得50块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而100块钱在5%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上只有5块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这样的对比很不公平。
而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直接代表着投资者每一块钱能获得的回报,是可以在不同的基金之间进行对比的。但是,基金总资产和基金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之间也有着直接的联系。一般而言,基金资产规模越大,则获取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难度也相对越大。在当前中国金融衍生工具并不丰富的前提下,基金调仓更多的只能靠直接买卖股票来实现。所谓“船小好调头”,小基金调仓根据市场状况,进行短期调仓的难度相对较小,因此也更易发挥基金经理的择时择股能力。
那么,投资者根据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排名选取基金经理,就一定靠谱吗?未必。其实,选择基金经理,需要考虑的方面很多,包括分析基金经理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是来自于其投资能力,还是来自于偶然的好运气,已然成为历史的业绩表现,在未来是否还能持续,等等。
共同基金追求的是相对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因此将基金经理的表现与各自的基准进行对比才有价值,而不是简单地看绝对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因为,基金的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有可能是由于市场整体的上涨,而非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即,如果在某个期间内,基金经理获得了10%的投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而大盘上涨了15%,则该基金经理的超额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经理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大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为负,根本不值得选择。因此,在选择基金经理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基金经理的持续表现能力。有研究表明,在美国的基金经理排名上,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排名前十位的基金经理,在5年以后,没有一位还排在该榜单的前十位里面。纵观过去几年中国基金经理的排名,能持续排在前十的似乎只有王亚伟。
其次,应该考虑基金经理的风险调整预期年化预期收益。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和风险,永远是成正比关系的。因此,分析基金经理时,要考虑基金为获得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最好的对比办法,就是考虑基金的信息比率。这一比率越高,则表明基金经理的风险调整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越高,更值得信赖。
第三,应该考虑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投研团队的一致性。只有用稳定的投资团队、持续一致的投资哲学获得持续卓越表现的投资经理,才值得托付。
最后,基金收取的费用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市场越是有效,获得超额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就越加困难,而基金的各种费用,对基金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有着直接的拉低作用,万万不可忽略。
总之,“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选择基金经理这事儿,也直接关乎投资者的金钱利益,一定要慧眼识英雄,而不能马马虎虎、随便地就被一次偶然的卓越表现给欺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