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经理做老鼠仓是普遍的行为吗?


       老鼠仓(Rat Trading)是一种无良经纪对客户不忠的“食价”做法。具体指庄家在用公有资金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机构负责人,操盘手及其亲属,关系户)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先卖出获利。2014年以来,随着证监会对基金公司老鼠仓行为的严抓严打,一大批基金经理落网,也简介引起了基金经理的离职潮。很多外围人士不禁想一探行业内的实情,问一句公募基金经理做老鼠仓是普遍的行为吗?下面是某论坛行业内人士的几点观点:
    
       1、不是普遍行为,证券交易所有大数据比对系统,像基金经理马乐隐藏这么深,提前自己的基金买入前5-7天用老鼠仓买入的行为,也被挖掘了出来。交易所只要发现基金账户和个人的交易有同步情况,就会深入调查。老鼠仓更多的是外界对基金行业的猜测。其实金行业的管理比其他各行各业都严格很多,公司网络实时监控,工作期间手机上交,直系亲属的股票账户必须报备。一旦有老鼠仓行为,处罚结果是终身不能从事证券行业。因此您可以放心,老鼠仓还是少数。
    
       2、大数据是近一两年才上线的,以前的老鼠仓主要靠举报,查出的比例很低。更严重的是唐建之前,根本没有老鼠仓被制裁过,因为没有法律规定老鼠仓不能做。当然,唐建出事并不是因为法律修改了,而是舆论反应太强烈,证监会不得已用了背信的罪名硬把他处罚了。所以唐建的那篇处罚决定书遗毒无穷,后来一论证老鼠仓的危害就说他背信。其实刑七修改以后,立法者已经把老鼠仓的性质说得很清楚,这是内幕交易的一种特殊形式,本质上是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侵犯信息公平的原则。
    
       不好意思,说跑题了。继续回答老鼠仓普遍不普遍,因为没有成本,唐建案之前行业里的人多多少少都做点。唐建案之后,一段时间,大部分人都收手不敢做了,有些人为了怕惩罚,还有把违法所得划到太太名下,然后假离婚的,各种奇葩行为。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发现没事了。就跟公安定期严打一样,证监会打老鼠仓也是一阵一阵的,过了这阵风头就好了。出一个大案就停一停看看风声,安全了继续做,但不得不说大数据是神器,大数据出来后就是常态监管了,以后不排除有人不怕死偏要做,但肯定不会普遍了。
    
       3、各个基金和保险资管都出事情了,说明基金和资管行业真的有很多的问题。其实我更关心的是为什么在中国这样的现象这么多,而在其他国家会少很多(我了解的比较少,美国前些日子SAC也出问题了),不过更想了解的是国外是不是比较少,少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道德原因,还是制度规范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