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银河与星轨有什么拍摄技巧
星空银河与星轨有什么拍摄技巧
浩瀚的星空、一望无际的星空银河、星轨以及车轨,都是夜里拍摄的好题材。银河像一条河流,穿越星空在天上闪闪发光。就以台湾所在的北半球来说,夏季夜里的银河最为明显,冬季最黯淡。秋末的此时,夕日将尽以后,就可以看到带状的星待由南往北延伸。
星轨作品最适合的拍摄时机
星轨作品最适合的拍摄时机是在半月以后,月出前的2个小时,或是月没前的半个小时。这2个时间点的好处为何?月出前的2个小时开始拍摄,可以利用月光还未出现以前,尽情地捕捉1个多小时的星轨,然后利用月缺的月光出来后,适当的帮地景补光,再收取快门。而月缺的月没前半个小时开始拍摄,则是利用月光先补地景,然后再月落以后得以延长星轨拍摄时间。
拍摄银河小技巧
拍摄银河的方法极为简单,在15-30秒内曝光完成是极为重要的重点,因为过久的时间星体移动,点点繁星容易变成条状星轨,所以建议用2.8以上的大光圈,加上极高的ISO(3200~6400),再以15-30秒左右曝光即可。
合欢山上因为光害很少,所以各处都可以看到满天星斗,一般而言,月圆前后的2周日子,月光较强,比较适合拍摄夜景,月缺的日子较适合拍摄星空银河与星轨哦。
满月时的山谷,宛如白昼
满月或是月光较强的夜里,地景就容易完整呈现,所以极适合夜景的拍摄,藉由月光的辅助下,经过长时间曝光后有如白昼。其实这样的日子也可以用数位合成的方式来合成星轨,唯一的缺点是因为月光较强,相对的天上的星星数量会变少,星轨数量也减少。
拍摄星轨的准备工具与拍摄步骤
由于拍摄星轨需要以长时间曝光,让天上微弱的点点星光,得以留存在影像中。因此,固定相机的脚架,以及电子快门线,绝对是不可或缺的拍摄利器。
对焦:先把镜头切到手动对焦MF,如果环境昏暗不好对焦 ,可以先把相机的对焦点对准远方的灯光或是天空的月亮进行对焦。如果镜头上有表尺,那先切到MF,然后看着镜头表尺,把镜头焦聚转到无限远符号∞,其实就把焦点转到镜头的无限远(泛焦)处。
测光:先用大光圈与高ISO拍摄测光用照片,拍摄完成后,检查直方图的最左侧是否呈现最高峰并贴近边缘。如果是就代表,画面里有太多黑色无法辨识的景物,拍摄测光用照片时建议再加上EV值(提高更高的ISO或是延长拍摄时间),直到直方图的最左侧出现差异距离,而且最右侧无过曝的峰值,就可以利用该曝光值,作为换算为长时间曝光参数。
以这个拍摄经验里,在自然无光害的高山上夜曝,通常可以加上1-2的曝光补偿,尤其月缺或是无月光的环境,使用AV(光圈先决)拍照,正常的曝光几乎都要加到2或3以上,如此可以获得更细致的暗部细节。
换算曝光时间拍摄星轨:举例来说,先利用光圈2.8与ISO3200而快门时间暂时设为30秒拍摄星空影像。然后检视曝光值是否符合您的需要。如果照片过暗,就再开高ISO或是延长快门时间,直到照片符合您需要的曝光值。如果光圈2.8、ISO 3200、快门时间60秒所拍摄的影像亮度符合您的需要,那就可以换算拍摄星轨所需的长时曝光。
或许有人会觉得夏季比较适合拍摄星轨作品?实际上,摄影是一种遇见,不一定得套用百分百的思维。如何解释呢?如果拍摄的重点是银河,那当然属夏季到初秋最为适合。但是星空轮转或是类似流星雨的条状星轨作品,其实只要天气状况许可(天光无云、无光害),巧妙的选择题材,适当的构思再透过曝光的技巧,任何季节都可以拍摄星轨作品。
有月光的日子,环境容易有细节,但是星空的星星相对较少,而且所需曝光时间较短,星轨数量相对减少与变短。没有月光的日子,天空星星较多,但是暗部容易出现躁讯与较少细节。
当月光较强时,可以利用拍摄同角度的连续多张作品,甚至利用高ISO与较短的曝光时间,先拍出点点繁星,再利用电脑的星轨叠图软体,制作星轨连接或是动画甚至缩时影像。(或是担心像电力不足无法1~2小时常时曝光,利用此方法也可以保全拍摄照片,只有最后一张相机没电,拍摄不到,而其他拍摄到的可以回家后利用电脑连接合成)
在没有月光时,可以借助补光设备(尽量使用些微偏暖色补光,太冷的色温拍出的颜色较为不讨喜),适当的帮景物补光,增加主体的细节,需不需要补光,实则见仁见智,各有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