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价证券诈骗罪的罪与非罪认定
法律援助有价证券诈骗罪与非罪的界限应把握以下要点:
1.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上分析。行为人对所持有或使用的国家有价证券是伪造、变造的事实必须是明知,即明明知道所持有的国家有价证券是伪造、变造的性质而故意使用,进行诈骗。在分析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时,还应对其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进行把握,这也应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如在赠与行为中,赠与人无偿地向他人赠与了虚假的有价证券,但赠与人没有从中获得财物,虽然赠与人有使用虚假证券的行为,但他无法实现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因此不构成犯罪,如果受赠人主观上并不知道其接受的国家有价证券是伪造、变造的而进行兑付,受赠人的行为就不构成犯罪。如果受赠人明知所接受的国家有价证券是伪造、变造的而加以使用的,符合国家有价证券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应以本罪论处。
2.从犯罪数额大小上分析。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库券或国家发行的其他有价证券进行诈骗活动的,“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根据《追诉标准》的规定,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库券或国家发行的其他有价证券进行诈骗活动,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属“数额较大”,对于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的,不构成本罪。
有价证券诈骗罪刑法条文
第一百九十七条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库券或者国家发行的其他有价证券,进行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二百八十七条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有价证券诈骗罪司法解释及其他规定
一、司法解释
1: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盗窃有价证券数额计算问题的电话答复
二、 部门规章
1: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在查处金融违法犯罪案件中加强协作配合的通知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
三、 地方性法规
1: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 四川省公安厅关于我省诈骗、抢夺罪数额执行标准的通知
2: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3: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刑法部分条款数额执行标准和情节认定标准的意见
4: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四川省公安厅关于审理盗窃、诈骗、抢夺犯罪案件级别管辖的通知
更多内容参见:有价证券诈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