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陕西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官方入口是什么

公务员考试

    
    公共科目笔试成绩、专业科目笔试成绩、公共科目最低控制分数线,以及进入面试资格复审人员名单,预计于4月27日统一公布,考生可登录省政府门户网、陕西党建网、陕西人事考试网查询。
    在公布公共科目笔试成绩的同时,发布对违纪违规考生处理的公告。
    根据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有关规定,考生《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答题信息须经专业机构甄别鉴定雷同试卷。在公布公共科目笔试成绩的同时,公布雷同试卷甄别的处理结果。对雷同试卷甄别处理结果有异议的考生,可在发布笔试成绩次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省人事考试中心当面提交对雷同试卷甄别处理结果的复核申请。
    考生对笔试成绩有异议的,可在发布笔试成绩次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省人事考试中心当面提交复核阅卷结果的申请。公共科目、专业科目笔试主观题采取网络阅卷、客观题采取机器阅卷,除缺考、违纪和0分情形外,不受理考生复查原始试卷的申请。省人事考试中心按规定程序受理考生复核申请。
    逾期不再受理复核申请,复核期间不中止考录程序。省人事考试中心对复核结果无误的考生,在陕西人事考试网发布复核结果公告;对复核后确属有误的,书面通知考生本人。凡属涉及进入面试资格复审的,将另行发布公告。
    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加分
    根据《陕西省实施<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办法》(省政府令第163号)规定,对全省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报考公务员时予以加分,加分计入公共科目笔试总成绩。加分按照个人申请、组织审核、公示确认的程序进行。凡报名且参加笔试,符合加分范围和条件的退役士兵,在3月29日至3月31日期间,向本人退役地所在的县(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申请加分。已享受各级政府安置政策的退役士兵,不享受报考公务员的加分政策。加分具体要求详见报考指南。
    Q:面试模拟题:
    有关统计报告指出,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0.4%,网民规模越来越大,其中学生网民最多,占比21%,人数超过2亿。近日,教育部也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等。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中公试题解析
    根据有关统计报告指出,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0.4%,网民规模越来越大,其中学生网民最多,占比21%,人数超过2亿。不可否认,中小学生利用手机、平板等工具连接互联网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接触新鲜事物开阔视野,也可以在互联网的便捷下自主学习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可以让家长及时联系到孩子关注孩子安全,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部分中小学生网瘾成性,耽误学习、沉迷于网络游戏、被骗充值、浏览不健康网站,更有甚者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很多家长和老师对此深恶痛绝,但是有没有很好的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教育部印发的通知,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给了学校老师加强管理学生使用手机等工具的底气,也让家长终于松了一口气。
    要想解决中小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等工具使用互联网我们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认为学生使用手机等工具使用互联网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学生有较早使用接触网络的空间和机会。当下互联网发展越来越成熟,技术越来越便捷,使用工具层出不穷,尤其是00后的孩子家里的物质条件都比较好,家长会满足孩子的各种电子设备需求。第二,家长忙于工作缺少对孩子的陪伴,没有做好榜样。现在的家长压力都很大,996、007的工作状态属于常态,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要么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还在利用手机电脑等处理工作,孩子缺少关爱因而转向网络上的认可和陪伴。第三,很多平台存在管理漏洞。很多学习软件或者游戏其实本身没有太大问题,但是经常在使用中会弹出各种小广告,中小学生自制力相对弱一些,出于好奇心会点进去看,结果造成一些不好的后果。
    教育部出台管理办法可以很好帮助老师和家长管理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等电子网络工具,让学生在学校更好学习生活,但是它只是其中一方面,出了校园,学生有没有玩,玩到什么程度,我们谁也不知道,我们谁也无法控制,因此要想让网络变成工具而非深渊,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引导筑牢防线。
    首先,继续完善未成年人使用网络产品的相关规定。在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对未成年人使用电子设备做出限制,面对我国如此庞大的学生网民,有关部门应该逐渐完善相关条款,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设备年龄、时间、范围等做出限制,比如多大年龄不接触,多大年龄可以接触,这样家长在了解后可以更好的干预,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
    其次,加强对平台监管。一是要加大对于学习、娱乐软件内容的监管,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弹出广告影响孩子使用,二是要要加大对娱乐软件的注册识别监管,防止孩子利用家长的身份信息注册,三是要加大对使用娱乐软件的时间限制,现在有关游戏公司就出台强制限制,每天玩游戏时间累计超过2小时就会强制自动下线。
    再次,家长配合学校合力监督引导。一是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在给予孩子一定个人空间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二是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应主动删除游戏、短视频等各类会吸引孩子注意力的软件,自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三是孩子出现沉迷游戏时要注意教育方式方法,注意换位思考,避免生硬强制语言的出现引起孩子逆反,同时也要找到替代电子产品的活动,如阅读、画画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孩子慢慢从中走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