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是什么


    根据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的量和红细胞的数量,儿童贫血分为四个级别: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根据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体积(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贫血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又分为四类。根据病因,贫血分为三类:出血性、溶血性和生产不足性。
    根据病因,贫血分为三类:出血性、溶血性和生产不足性。
    1.失血性贫血
    (1)因外伤、出血性疾病等引起的急性失血。
    (2)肠道畸形、溃疡病、钩虫病、肠息肉、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引起的慢性失血。
    2.溶血性贫血
    (1)固有红细胞缺陷红细胞膜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等。 红细胞酶缺乏,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和丙酮酸激酶缺乏。 血红蛋白合成和结构异常,如地中海贫血和血红蛋白病。
    (2)红细胞外部异常免疫因素包括破坏红细胞的抗体,如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感染因素通过寄生虫、细菌毒素、溶血素等破坏红细胞。 苯、铅、砷、蛇毒、烧伤等化学和物理因素可直接破坏红细胞。 其他情况,如脾功能亢进等。
    3.红细胞生成不足
    (1)造血物质缺乏所致的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2)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 [1]
    儿童贫血的常见原因有: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常见的贫血类型。主要临床特征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6个月至2岁的儿童。
    (1)体内铁储存不足胎儿期从母体获得的铁量为妊娠晚期的0.106.05。正常足月新生儿体内大约储存250 至300 毫克铁(平均60 至70 毫克/公斤)。铁在出生后3至4个月内储存,是造血所必需的,并在出生后通过红细胞的破坏而释放。缺乏储存的铁会导致婴儿早期缺铁性贫血。母亲严重缺铁性贫血、早产或双胎妊娠导致的低出生体重以及胎儿循环失血(例如从胎儿流向母亲或流向另一个双胞胎的胎儿)都会导致缺铁这是铁店的原因。对于新生儿。出生后推迟脐带结扎可使新生儿铁摄入量增加35 毫克。
    (2)铁摄入不足。膳食铁供应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母乳和牛奶的铁含量均不足以满足婴儿的需要,如果仅喂养牛奶而不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补充剂,可能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也可能是由于长期腹泻、胃肠道畸形或肠道吸收不良导致铁吸收受损所致。(3)快速生长发育随着体重的增加,血容量相应增加,铁的需要量增加,更容易缺铁。婴儿到1岁时,体重会增加3倍,早产儿则增加5至6倍,因此婴儿期尤其是早产儿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06.
    (4)铁丢失或过多还可因食物过敏、肠息肉、梅克尔憩室、钩虫病等引起肠道失血。 1毫升失血相当于0.5毫克铁损失。长期少量失血是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长时间反复感染会增加摄入量,从而导致贫血。
    2.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由维生素B12 和/或叶酸缺乏引起的大细胞性贫血。临床特征为贫血、神经精神症状、骨髓中有巨幼红细胞,用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治疗有效。
    维生素B12和叶酸是细胞DNA合成的必需物质,也是血液形成的重要原料。维生素B12 缺乏在素食者和胃肠道吸收的人群中很常见,因为它主要存在于动物食品中。虽然叶酸广泛存在于多种蔬菜和水果中,但羊奶中不含叶酸,因此经常会导致只喝羊奶或严重营养不良或肠道吸收受损的人缺乏叶酸。
    3.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多,骨髓造血功能增加,不足以补偿红细胞损失而引起的贫血。其特征是贫血、黄疸、肝脾肿大和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加。骨髓红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