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都有什么症状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指妊娠<36周、低出生体重、长时间氧合的早产儿,其视网膜无血管瘤生长、萎缩,并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而导致失明。以前称为特里综合征或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后者仅反映该疾病的晚期症状。在妊娠期短、出生体重低的情况下,发生率可达60%80%。
常发生于出生后36周,临床上分为活动期和纤维膜形成期。
1.活动期间
(1)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期可见血管变化阶段。动脉和静脉变得曲折和扩张。静脉的直径可比正常直径大3-4倍。视网膜末梢血管末端可见刷状毛细血管。
(2)视网膜病变阶段:随着病情进展,玻璃体变得浑浊,眼底出现混浊。视网膜新生血管主要在赤道附近增多,赤道前极或后极也可见到。该区域的视网膜明显肿胀,表面有血管爬行,常伴有视网膜出血。各种大小。
(3)增生早期:局部视网膜突起处出现增殖的血管索,发育至玻璃体,引起眼底周边(大部分)或后极部(部分)小范围视网膜脱离。 )。
(4)中度增生期:脱离面积延伸至视网膜的一半以上。
(5)极度增殖期,视网膜完全脱离。在某些情况下,玻璃腔内可能会看到大量血液。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活跃期持续3至5个月。并非所有案例都会经过上述五个阶段,大约有1/3停在阶段一,1/4停在阶段2,其余的情况在阶段3、4、5,进入下一阶段。纤维形成期。
2. 纤维膜形成阶段
如果活动期不能自行消退,疤痕最终会形成纤维膜。根据严重程度,分为1到5度,从轻度到重度。
I级:视网膜血管狭窄,视网膜周边呈灰白色,混有形状不规则的小色素斑,附近玻璃体也有细小的混浊,常伴有近视。
II 级:视网膜周围的有机物。这会将视盘和视网膜血管拉向一侧,在对侧视盘边缘形成色素弧并导致视盘变色。
III级:纤维组织膜拉扯视网膜,形成一条或多条皱纹。每个折叠都与周围视网膜膜的模型质量相连。与先天性视网膜皱襞不同,视网膜血管并不沿着该皱襞分布。
IV级:晶状体后面可见纤维膜或有组织的视网膜脱离,遮挡瞳孔。
V度:晶状体的整个后表面覆盖有纤维膜或分离的有组织的视网膜。扩张瞳孔检查发现瞳孔周围有锯齿状、拉长的睫状突。前房很浅,虹膜前部和后部常常融合。继发性青光眼或广泛的前虹膜联合也可能导致角膜混浊,这可能导致眼球变得比正常小和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