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需求四大理论区别?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进行交易或投资活动时需要持有货币的量。通常,货币需求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包括利率、收入水平、预期通货膨胀率和金融市场等因素。货币需求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对理解货币供给、利率、通货膨胀等方面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货币需求的四大理论区别。
第一、马歇尔关于货币需求量的理论
马歇尔的货币需求理论主张,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方便进行交易,这种持有货币的需求被称为交易货币需求,该理论强调货币需求量与经济发展状况和货币政策密切相关。人们在预期未来有大量投资、交易、消费活动时,会增加现在持有货币的数量,因此会对货币需求量产生影响。此外,货币政策也会影响货币需求的变化。例如,货币政策以增加利率的形式采取收缩性措施,就会减少货币供给量,因此对货币需求量产生“挤出”效应,从而降低市场总需求水平。
第二、凯恩斯关于货币需求量的理论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人们持有货币不仅是为了进行交易,还是用作风险保证金的一种手段。此外,货币还被用作预防通货膨胀的一种手段。从这个角度来看,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数量与人们对风险的承受程度以及通货膨胀的预期程度有关。人们可能会增加手中现金的数量,以避免风险和保护资产中的购买力。总体来说,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与马歇尔的理论相比注重的是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和短期风险控制。
第三、弗里德曼关于货币需求量的理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进行交易、获取消费乐趣或者是为了避免通货膨胀。他批评了凯恩斯和马歇尔的货币需求理论,主张货币需求与市场对于货币的边际收益率有关。即当货币利率高时,人们将减少持有货币的量,反之则会增加。在这个理论中,弗里德曼有两个主要假设: 其一为"持有货币等同于投资",其二为名义货币量的变动不会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如产出和就业)。
第四、托宾关于货币需求量的理论
托宾的货币需求理论则更侧重于实证分析。他指出,个人、企业和金融机构持有货币的数量是基于其机会成本比较得出的结论。以企业为例,企业可以将现金存入银行帐户、买入股票和支付其他经营运营成本并决定在多个选项中进行选择。提高利率或经济繁荣会导致机会成本上升,从而导致企业、金融机构减少持有现金的数量,进而减少货币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