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会传染给家人吗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但感染途径因人而异。病毒性肝炎主要分为胃肠道传播的肝炎和非胃肠道传播的肝炎。是否发生感染主要取决于患者体内的病毒水平。常见情况如下:
1、病毒性肝炎通过消化道传播:病毒性甲型肝炎和病毒性戊型肝炎,简称甲型、戊型肝炎。患者的粪便中可能存在病毒。如果食物和水源被污染并被他人食用,他们可能会感染病毒并发展为肝炎。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传染期一般不超过发病后3周,因此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患者需要将隔离期延长至发病后3周。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通常具有自限性。即使隔离后肝炎未治愈,此时患者体内的病毒已不再具有传染性,因此无需过多担心是否会发生感染;
2、不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病毒性乙型肝炎、病毒性丙型肝炎和病毒性丁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如果在上述人员体内未检测到病毒核酸,即HBV-DNA(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CV-DNA(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或HDV-DNA(丁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提到病毒性肝炎患者,就意味着病毒水平较低,传染性较低。只有当体内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时,人才具有传染性。
一般来说,病毒性肝炎是有传染性的。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了解发病已有多长时间以及体内是否存在病毒核酸。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都是慢性病毒,患者感染后严重时可导致肝癌。
因此,接触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人需要注意防护,如不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不输注来源不明的血液制品、不进行无防护措施或不正当的性行为等。当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腹痛、出油、黄疸等症状,且近期有病毒性肝炎患者接触史时,需警惕是否接触过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病毒性肝炎后,需要及时就医,配合隔离,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接受针对性治疗。